互聯網+體育開拓行業新領域
發布時間:2017/12/15 17:42:07 共閱讀:次
在經歷了10年的快速發展后,中國體育用品品牌于2012年~2013年集體進入“寒冬”。但隨著國家大力鼓勵體育發展,將體育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體育產業鏈上各大公司都積極發展。同時借助“互聯網+”這一趨勢,各大公司根據自身優勢,以互聯網為媒介,抓住體育發展的契機,布局體育產業。如今,中國本土體育用品品牌的“新黃金十年”真的來了嗎?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斷深入,帶動了體育用品的銷售。國內品牌知名度靠前的本土體育用品公司安踏、361°等2015年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其中,匹克體育3月10日發布2015年財報,全年營業收入為31.07億元,同比增長9.33%。
2012年以來,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幾乎都感受到了業績下滑、庫存上升帶來的煩惱。李寧、彪馬、匹克等企業紛紛用降低門店數量的“瘦身”行動來順應市場。
體育新媒體順勢崛起
體育傳媒位于體育產業鏈中游,是體育產業鏈條中重要的構成部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體育媒體相繼出現,例如:新浪體育、騰訊體育、虎撲體育、樂視體育。
以樂視體育為例,樂視體育花“天價”購買版權,并通過PC端、手機端、Pad端、樂視電視對賽事進行直播或者轉播。近日,樂視體育與中甲新媒體合作,將全程超清轉播中甲聯賽。這是樂視體育在女超、中超之后,拿到了又一項國內重要的足球IP。
互聯網巨頭爭奪體育賽事IP
體育賽事IP是競技體育的核心,是其頭部資源。其,對于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經濟發展,具有最大的意義。正因如此,賽事IP也成為各大公司的“香餑餑”。各大公司紛紛購買體育賽事版權。比如騰訊體育以超過30億元的簽下NBA的5年網絡獨家直播權;體奧動力以80億元獲得中超5年全媒體版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樂視體育以27億元購中超版權,獲得了2016/2017兩個賽季中超聯賽的獨家新媒體轉播權。
體育+旅游”跨界合作的公司
政府大力促進體育產業的變革升級,體育行業與旅游、戶外等相融合,成為新的經濟消費熱點。人們會因為某項體育賽事或者體育運動而去其所在城市進行旅游活動,借助體育產業發展,旅游業進行多元發展。
在前瞻產業研究院看來,體育行業業績集體回暖是出于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內因:企業自身的自救和改革。以李寧為例,連年的虧損迫使李寧公司在專業運動和體育時尚之間做出清晰的商業定位:耗資14億~18億元的“渠道復興計劃”,支持經銷商清理庫存、回購、整合優化銷售渠道,這場變革成為李寧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
外因:受益于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中國大眾體育運動的升級,體育產業迎來快速發展。一方面這些本土的體育用品企業前幾年在去庫存方面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另一方面,2015年體育利好政策較多,而且國民體育意識提高,體育用品需求量擴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總值3563億元,占GDP的比重僅0.6%,而世界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GDP比重一般在2%以上??梢?,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體育行業的大力發展,相應的體育產業也在發展,面對當前的回暖,國內體育用品品牌還不能高興太早。中國體育產業大爆發勢必會吸引國外品牌在我國市場投入更多精力。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斷深入,帶動了體育用品的銷售。國內品牌知名度靠前的本土體育用品公司安踏、361°等2015年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其中,匹克體育3月10日發布2015年財報,全年營業收入為31.07億元,同比增長9.33%。
2012年以來,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幾乎都感受到了業績下滑、庫存上升帶來的煩惱。李寧、彪馬、匹克等企業紛紛用降低門店數量的“瘦身”行動來順應市場。
體育新媒體順勢崛起
體育傳媒位于體育產業鏈中游,是體育產業鏈條中重要的構成部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體育媒體相繼出現,例如:新浪體育、騰訊體育、虎撲體育、樂視體育。
以樂視體育為例,樂視體育花“天價”購買版權,并通過PC端、手機端、Pad端、樂視電視對賽事進行直播或者轉播。近日,樂視體育與中甲新媒體合作,將全程超清轉播中甲聯賽。這是樂視體育在女超、中超之后,拿到了又一項國內重要的足球IP。
互聯網巨頭爭奪體育賽事IP
體育賽事IP是競技體育的核心,是其頭部資源。其,對于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經濟發展,具有最大的意義。正因如此,賽事IP也成為各大公司的“香餑餑”。各大公司紛紛購買體育賽事版權。比如騰訊體育以超過30億元的簽下NBA的5年網絡獨家直播權;體奧動力以80億元獲得中超5年全媒體版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樂視體育以27億元購中超版權,獲得了2016/2017兩個賽季中超聯賽的獨家新媒體轉播權。
體育+旅游”跨界合作的公司
政府大力促進體育產業的變革升級,體育行業與旅游、戶外等相融合,成為新的經濟消費熱點。人們會因為某項體育賽事或者體育運動而去其所在城市進行旅游活動,借助體育產業發展,旅游業進行多元發展。
在前瞻產業研究院看來,體育行業業績集體回暖是出于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內因:企業自身的自救和改革。以李寧為例,連年的虧損迫使李寧公司在專業運動和體育時尚之間做出清晰的商業定位:耗資14億~18億元的“渠道復興計劃”,支持經銷商清理庫存、回購、整合優化銷售渠道,這場變革成為李寧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
外因:受益于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中國大眾體育運動的升級,體育產業迎來快速發展。一方面這些本土的體育用品企業前幾年在去庫存方面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另一方面,2015年體育利好政策較多,而且國民體育意識提高,體育用品需求量擴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總值3563億元,占GDP的比重僅0.6%,而世界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GDP比重一般在2%以上??梢?,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體育行業的大力發展,相應的體育產業也在發展,面對當前的回暖,國內體育用品品牌還不能高興太早。中國體育產業大爆發勢必會吸引國外品牌在我國市場投入更多精力。